| [1]乌尔里希·贝克, 郗卫东. 风险社会再思考[J].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, 2002, 12(4): 4651[2]江汉祥, 陈云. 基于涉网犯罪的公安数据分析发展方向[J]. 信息安全研究, 2023, 9(3): 298304[3]张蕾华, 张惠绒. 融合网络数据的侦查画像技术相关问题研究[J].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: 自然科学版, 2022, 28(4): 8186[4]申佳辉, 王永全, 廖根为. 生成式AI与侦查:机遇、风险及应对[J]. 犯罪研究, 2023, 20(4): 1018[5]金益锋, 马忠红. 刑事侦查中人工智能的应用:实践样态、风险挑战与发展策略[J]. 科技导报, 2023, 41(7): 1527[6]原美林, 王雪晴. 智慧侦查的技术依赖风险及其规制[J].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, 2024, 32(3): 6571[7]张晓华. 数智时代预测性侦查的算法规制研究[J].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: 社会科学版, 2022, 38(4): 6574[8]严驰.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法的立法思考[J]. 信息安全研究, 2024, 10(2): 103108[9]任颖. 算法规制的立法论研究[J]. 政治与法律, 2022, 41(9): 98111[10]朱孝清. 司法的亲历性[J]. 中外法学, 2015, 27(4): 91993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