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贺倩.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的内生安全技术研究[J].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, 2020 (10): 8487[2]刘文懋, 雷新. 新型基础设施支撑的物联网服务的安全分析[J]. 邮电设计技术, 2019 (4): 5862[3]晁艳锋. 新型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研究[J]. 信息系统工程, 2020 (12): 8384, 87[4]刘文懋, 尤扬. 5G新型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思路和技术转换[J]. 信息网络安全, 2020, 20(9): 6771[5]沈昌祥. 用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构筑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[J]. 网信军民融合, 2020 (4): 1013[6]李雪莹. 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增强数字安全免疫力[J]. 中国信息安全, 2023 (8): 4750[7]王熙博, 翟立东. 构建安全可靠网络,助力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[J]. 新经济导刊, 2023 (2): 4146[8]刘永东, 张瑶, 王淼. 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安全体系架构研究[J]. 信息安全研究, 2024, 10(2): 109113[9]郭启全, 张海霞.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技术体系[J]. 信息网络安全, 2020, 20(11): 19[10]郑曦, 杨宇轩. 司法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问题研究[J]. 学习与探索, 2024 (7): 7686[11]李建华, 唐俊华.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威胁与防护[J]. 中国网信, 2024 (3): 7983[12]韩晓露, 段伟伦, 吕欣, 等. 5G供应链安全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[J]. 信息安全研究, 2021, 7(12): 11781183[13]李祉岐, 郭晨萌, 汤文玉, 等.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软件供应链风险分析及应对方法研究[J]. 信息安全研究, 2024, 10(9): 833839[14]马娟, 于广琛, 柯皓仁, 等. 工业互联网设备的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研究[J]. 中国工程科学, 2021, 23(2): 8187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