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方滨兴, 贾焰, 李爱平,等. 网络空间靶场技术研究[J]. 信息安全学报, 2016, 1(3):1-9.
[2] 张宏莉, 于海宁, 翟健宏,等.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规划建议[J].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, 2016, 2(3):1-9.
[3] 陈灏. 基于虚拟化和蜜罐技术的网络靶场研究与实现[D]. 北京邮电大学, 2017.
[4] 周新丽, 刘月琴, 牛雯,等. 中、美、英三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机制培养比较研究[J]. 计算机教育, 2016(9):27-31.
[5] 罗力. 欧美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[J]. 电脑知识与技术, 2016(6):114-116.
[6] 翁健, 马昌社, 古亮.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[J].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, 2016, 2(2):1-7.
[7] 张继永. 浅谈新形势下信息安全实验室建设[J]. 科技传播, 2010(16):240+249.
[8] Pridmore L, Lardieri P, Hollister R. National Cyber Range (NCR) automated test tools: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to network-centric support tools[C]// Autotestcon. IEEE, 2010:1-4.
[9]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Plan: Partnering to Enhance Protection and Resiliency.[J].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, 2009, 8(February):188.
[10] Davis J, Magrath S. A Survey of Cyber Ranges and Testbeds.[J]. 2013.
[11] 周芳, 毛少杰, 朱立新. 美国国家赛博靶场建设[J].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, 2011, 02(5):1-5.
[12] 方勇. 美国波音公司研制出便携式网电靶场[J]. 现代军事, 2013(4):32-32.
[13] Winter H. System security assessment using a cyber range[C]// Ie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afety, Incorporating the Cyber Security Conference. IET, 2013:1-5.
[14] 王星. 澳大利亚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研究[J]. 中国信息安全, 2017(12):83-85.
[15] 李秋香, 郝文江, 李翠翠,等. 国外网络靶场技术现状及启示[J]. 信息网络安全, 2014(9):63-68.
[16] 吕欣. 构建国家信息安全人才体系的思考[J]. 信息网络安全, 2006(6):8-10.
[17] 封化民.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的网络安全队伍[J].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, 2016, 24(3):1-7.
[18] 程静, 雷璟, 袁雪芬. 国家网络靶场的建设与发展[J].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, 2014, 9(5):446-452.
[19] 李建华, 邱卫东, 孟魁,等. 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考[J]. 信息安全研究, 2015, 1(2):149-154.
[20] 李晖, 张宁.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之思考[J].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, 2015, 1(1):18-23.
[21] 韩臻, 王星, 黄学臻,等. 美国NICE网络空间安全人才队伍框架探析[J]. 保密科学技术, 2012(9):53-57.
[22] 苏建刚, 黄艳俊, 王志生. 虚拟靶场及其构建技术研究[C]// 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. 2015.
[23] 王雪峥, 许雪梅. 基于DoDAF的靶场体系结构设计[J].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, 2013, 33(1):249-254.
[24] 关萍萍, 翟正军. 虚拟靶场运行支撑体系结构研究[J].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, 2009, 17(12):2475-2478.
[25] 张新丰, 刘新友, 苗高洁. 基于靶场的联合试验训练系统[J]. 国防科技, 2013, 34(3):35-39.
[26] 张洁. 基于TENA思想的分布式靶场虚拟试验系统设计[J]. 系统仿真技术, 2011, 07(1):58-62.
[27] 吕鹏, 杜锋, 张宏江. 信息化靶场体系结构设计与构建方法研究[J]. 信息系统工程, 2017(7):130-133.
[28] 贺劼, 练晓谦, 齐权,等. 大规模网络对抗兵棋推演系统关键技术探讨[J]. 通信技术, 2018(2).
[29] 吴元立, 司光亚, 罗批.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防御中的应用[J]. 计算机应用研究, 2015, 32(8):2241-2244.
[30] 孙茜, 田霖, 周一青,等. 基于NFV与SDN的未来接入网虚拟化关键技术[J]. 信息通信技术, 2016(1):57-62.
[31] 赖培源, 马卫民, 刘艺,等. 云资源池网络自动化部署技术研究与实践[J]. 电信科学, 2015, 31(7):96-103.
[32] 王诗琦. 网络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的系统分析[J]. 信息通信, 2012(3):211-212.
[33] 李潇, 张强, 胡明,等. 针对APT攻击的防御策略研究[J]. 网络空间安全, 2015, 6(5):39-41.
[34] 杜暖男, 马莹莹.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追踪溯源技术研究[J]. 信息通信, 2016(12):161-162.
[35] Leblanc S P, Chapman I, Chapman I. An overview of cyber attack and computer network operations simulation[C]// Military Modeling & Simulation Symposium. Society for Computer Simulation International, 2011:92-100.
|